阳光城堡 创业路

琴人情道

  看点:一个乡镇企业的老板,用交朋友的方式打动了提琴制作大师做厂里的技术总顾问、邀请到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做产品的形象代言人。使企业的小提琴生产量占到了世界30%的份额。



主持人:

财富新观念,创造新财富,欢迎收看《财富故事会》。今天我拿了一把小提琴,想在这里比划比划(拉琴)。唉,可惜我压根不会拉。我不会拉琴是因为我没学过琴,没摸过琴。可有个人整天跟提琴打交道,掌管着世界上最大的提琴加工企业。但这位老兄拉琴的水平也跟我差不多。

解说:

虽然只会拉几个简单的音符,江苏凤灵乐器集团的董事长李书一有空,还总是喜欢摆弄摆弄小提琴。他经营的企业是专门生产提琴的,不过他手里的这把琴是他在国外买的。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这是一把韩国提琴。是1993年我第一次出国花了1300多元买的。

解说:

这把琴一直被李书当作宝贝。可他手下的员工一瞅到它就有些生气,因为这把琴可给他们惹来不少麻烦!1998年的一天清晨,就因为这把琴,厂里出事了!

音效+罢工画面


解说:

那天早晨刚一上班,厂干部就发现了一个异常情况。修光车间内的桌上、地上到处堆放着需要修理的小提琴,却看不到一个干活的工人。车间内的几十位工人都聚集在了车间外,罢工不干了!其它车间的职工闻讯后,也蠢蠢欲动。

同期: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职工

我心情也同他们一个样,心里也想,有一种想法,也想罢工。

解说:

工人们为什么要罢工呢?原来,他们对厂里新推出的考核办法特别不满意。而这种新规定就是李书买到那把韩国琴后想出的。他觉得自己厂生产的提琴没有韩国琴好,为提高质量,他给厂里的各级管理人员下达了一个硬任务。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就是你每天要给我去找存在差距的地方,要扣钱。把钱扣下来要交到我这来。你不扣钱,我就扣你的工资,下达了一个死命令,而且要扣双倍的工资。

解说:

说白了,李书就是让管理人员每天必须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那些被挑出毛病的职工罚款。

同期: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职工

我以前一天做10只琴,(考核)以后只做8只琴,他仍然说这个也不好,那个也不好。

我很努力地去想把它做好,就是做梦也想把它做好,但是第二天来做的时候,一不留神那今天就白干了。


主持人:

其实,李书的考核办法就类似“摊派罚款”。他规定每个月每个部门必须上交一定数额的罚款。因为担心受罚,职工们都会尽量往好做。可管理人员因为有罚款考核任务,必须得不断在工作中挑毛病。于是,挑来挑去,大伙就感到厂里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地步。终于,一些人无法忍受了。


解说:

厂里出事了,正在办公室忙碌的李书赶紧赶到现场。没料到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工人们很失望。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我讲的第一句话,这个制度一定要执行下去,我是不可能收回的,这是第一句话。所有的工人头都扬起来,眼睛瞪着我。

解说:

一时间现场的气氛显得相当紧张。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当时我就讲,你们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质量跟国外的比有差距吗?大家肯定会承认有差距。怎样才把我们的质量能够赶上国外的质量超过国外的质量呢?只有不断地提高。那么要怎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呢?那么就是要我们所有的干部职工大家都用高标准来要求。

解说:

说出一些大伙都很明白的道理后,李书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我当时就大声地问,你们有比我这个更好的方法吗?就是让每个职工,每天都有一种压力,我一定要把质量做到最好,而且是一种持久的压力,问了老半天,结果没有一个职工讲话。我说行,既然你们没有更好的方法,就证明我这个方法是好的,就必须执行。

解说:

职工们一时说不出什么反驳的意见。李书于是继续表明自己的态度。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我也跟他们讲了,我扣你们的钱不是装我的腰包,我不是靠扣这个钱来涨我工厂的利润,扣你们一千块钱,我再加五百、一千块钱来做奖励,所有做得好的都可以拿到更多的钱。

解说:

没过多久,厂里又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主持人:

一场剑拔弩张的对峙很快就烟消云散了。用职工们的话说,他们的董事长能言善辩,总是“常有理”。而李书私下里却对一些职工说,他采取那么严格的考核办法其实也是迫不得已,因为那把韩国琴实在给了他太大的压力,也总会让他想起一种刻骨铭心的痛苦。一把韩国琴怎么会让李书有这些体验呢?在此,我们先来了解了解李书的背景。

解说:

李书经营的企业地处江苏泰兴市的溪桥镇,原是一家小小的镇办乐器厂,最早给上海提琴厂加工弓杆、琴头等零部件。1980年,刚满28岁,出身农民的李书当上了这个厂的厂长。随即他想方设法和上海提琴厂搞起联营。这样,借助对方的技术、资金、市场,李书的乐器厂也渐渐能独立生产出整套提琴产品了。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看到生产一个整套的小提琴出来,我呢蛮开心的,认为我们工厂从加工配件到生产整套的提琴出来,已经提高了一步。而且从整个工厂销售、盈利、技术都得到了一个长足的发展。

解说:

作为一种乐器,小提琴的制作难度大、工序相当繁杂。一把琴做出来得经过180多道工序,哪个环节搞不好都会影响小提琴的质量。自己的小企业终于能生产出整套的提琴产品了,李书感到很自豪。然而,1993年,当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法国参加国际乐器节时,他发现了一个让他十分震惊的现象!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我记得我们当时的小提琴到国际参加会议的时候定价是28块钱,我结果一看国外小提琴跟我们一样的档次、一样的材料,他们呢要卖一千几百块钱。

解说:

不光价格相差悬殊,李书觉得自己的产品质量也差得和人家没法比。在这之前,他还一直以为自己厂生产的小提琴相当不错呢!大受刺激的李书决心要与国外同行看齐。他花了1300多元,买了一把韩国琴带回厂,和大伙一起研究。


主持人:

把韩国琴研究来,研究去,李书就悟出了人家不少长处,很快用在了生产中。这样觉得还不够,李书又想出了一些新的管理措施来提高质量。像前面我们提到的类似摊派罚款的考核办法就是其中一种。考虑到提琴不是大众消费品,李书就觉得要想赚大钱,还得做出口,依靠巨大的国际市场来发展。可他想的是好,不久,他却碰到了意想不到的一件事。

解说:

那一年,李书好不容易联系到了发往加拿大的一份大订单。可产品发出去不久,却纷纷出现了变形、开裂的问题。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这是我们在材料的处理过程当中缺乏技术;第二个,我们产品从整个档次,尽管比以前好了,跟国外仍有差距。

解说:

无奈,李书只好提出给对方赔偿。这一赔就是二十多万元。二十多万差不多相当于他们当时半年的收入。李书再次受到了产品质量的困扰!


主持人:

这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本想赚大钱的李书却遭遇到了他办厂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怎样才能解决质量问题呢?那段时间李书是翻来覆去地仔细琢磨。想着想着他理出了一条思路。厂里的职工基本都是些不懂音乐、也没受过什么培训的农民工。要靠这帮人解决技术问题,必然有很大限制。真想把产品质量提高到国际水准,必须得请高人指点。这么一想,李书豁然开朗。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制作家郑荃。

解说:

郑荃是我国著名的提琴制作大师。他是我国第一位派到意大利学习提琴制作的留学生。1987年,因为在国际上获得提琴制作金奖而一举成名,后来他还屡屡获奖,成为我国在国际上获得提琴制作大奖最多的人。李书是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郑荃的。他合计着,如果能请到郑荃做厂里的技术总顾问,一定效果显著。于是,李书开始迅速行动。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那么当时我就找到中国乐器协会的负责人,我到北京去。那么请他把郑荃请过来,我晚上请他吃晚饭。

解说:

李书很快见到了郑荃。在饭桌上,他迫不及待地向郑荃说出了自己想请他做技术总顾问的想法。不料,郑荃一口就谢绝了。

同期: 郑荃 中国提琴制作大师

当时我也有点顾虑,就是说有些企业来请我们,并不是说真心实意地想提高技术,而是说利用一些名人的效应啊,或者这样的一些效果。


解说:

郑荃的拒绝多少让李书有些尴尬。可转念一想,这种结果并不奇怪。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他对我也不了解,也要谅解人家,而且我跟他不在一个档次上,我是生产的学习琴、低档的琴。人家是世界金奖,怎么会你请他,他就来呢?

解说:

第二天,李书又热情地和郑荃联络,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请求,希望能到郑荃做琴的工作室去看看。这次,郑荃爽快地答应了。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那么我就去看了,一看以后也使我大吃一惊,他们制造的小提琴,真的是要一个国际标准,真的是一个精刻细雕,而且呢,整个工艺要求太高了。

音乐+郑荃工作画面


主持人:

亲眼看到郑荃做的小提琴后,李书对郑荃更崇拜了。他打定主意一定要请到郑荃做技术总顾问。不过,这可只是他一厢情愿的事。人家郑教授已经拒绝他了,他用什么办法才能让郑教授改变初衷呢?

解说:

李书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奇思妙招。他能想到的就是和郑教授加强联系。隔段时间,他就到北京拜访拜访郑教授。有一次,他还邀请了郑教授到法兰克福参加国际小提琴博览会。

同期: 郑荃 中国提琴制作大师

那一次呢也是到了那边以后,就觉得他们也是挺不容易的,因为在国外都很贵,住要自己找旅馆,省吃俭用,但是我去了以后呢,他就来来去去就打的,吃饭就上正式的饭馆。同行的人就说,哎呀我们沾了你的光了,要是你不来的话,那我们就坐地铁,我们就吃自助餐。

解说:

李书的真诚、实在让郑荃颇受感动。两人交往了几次后,李书鼓起勇气向郑荃发出邀请,请他到自己的企业去看看。为这个决定他在心里盘算了好几遍。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我知道我们工厂在技术方面、在质量方面跟他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是我们工厂也不是一无是处,我们工厂也有很多优势,像产品的总量和产品的生产规模我们已经达到了全国的第一位 / 我想把他请到我们工厂来看一看,可能会增加他对我们工厂的信心。

解说:

这一天,郑荃终于如约来到了李书的凤灵公司。一到厂,郑荃就颇有感触。

同期: 郑荃 中国提琴制作大师

我从来没有到这么大规模的生产量的这么一个企业来。来了以后第一个感觉这个地方琴子做得非常非常多。

解说:

说起来,郑荃做得是艺术琴,整个过程充满了创造性,一年也只做几把琴。可在李书这里,完全是工厂化的流水线生产方式。每道工序都有一批人按标准生产。一年下来,这里要生产出几十万把琴!当然,这种方式生产出的琴大都是供初学者来使用的学习琴。当郑荃与职工们说起提琴的制作,他发现他们的看法与自己完全不同。

同期: 成俊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职工

很容易的。我就做一道工序,这个工种把它学会了,我觉得不难的。就像家里做个板凳一样的,这么样简单的。


主持人:

看到这些,郑荃不免有些着急。要做好一把琴,哪是那么容易?这中间的学问可大了。为啥有的琴卖几百元,有的却可以卖到几百万,这就是其中的学问!但就是面对这些工人,郑荃却改变了态度。他要答应李书的邀请,担任他厂里的技术总顾问。

解说:

到了凤灵公司,让郑荃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的职工做得很辛苦,收益却不大。

同期: 郑荃 中国提琴制作大师

这些厂长五点钟就起来,六点钟,当时是四个厂长全部都到齐,但是每一把提琴他们只能赚一块钱。

解说:

收获与投入太不匹配了,郑荃不禁有些感慨。在他看来,这里可以挖掘的潜力其实是很大的。

同期: 郑荃 中国提琴制作大师

这里的工人都是很熟练的,都是做得很熟练,手工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呢问题是他们没有看到过好东西,他们不知道好东西应该是怎么样的 /如果帮他们一点忙,让他们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东西,他们就能够做出来/ 那是用同样的人工、同样的木料但是效益就不一样。

解说:

面对这里的职工,郑荃觉得自己真应当帮他们做点事,提高中国的制琴水平其实一直也是他这些年的愿望。特别是与李书交往了一段时间后,郑荃也感到应当帮他一把。

同期: 郑荃 中国提琴制作大师

一个是李书能够做点事,能够做点实事,他的想法,确实是想把高端琴搞上去,从我自己呢,又觉得能够把我的知识 / 能够在这么大一个生产规模的企业里面得到发挥的话,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哪怕一个琴所谓提高一点点附加值,就是相当可观的企业利润。

(音乐)

解说:

郑荃终于答应做凤灵厂的技术总顾问。从此,他会时常出现在李书的厂里。一帮不懂音乐的农民工们跟着他学到了许多既新鲜又奇妙的知识。

同期: 成俊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职工

他讲小提琴的声音,其实我们过去理解是将弓放在小提琴上面这么一拉发出的声音,其实不是这样的,小提琴的发音是跟我们小提琴每一道工序都有很大的关系的,每一道工序的零部件对发音都有很大的关系的。

音乐+郑荃讲解画面


主持人:

有了郑教授的帮助指点,李书厂里的提琴质量提高很快。这下,李书的干劲更大了,比以前更忙了。他这一忙自己好像还没啥感觉,有个人也得随着他一起超乎寻常地辛苦。

解说:

受牵连最大的就是李书的妻子。这是位典型的农村家庭妇女。她只上过一年学,认不了几个字。可在儿女们看来,妈妈既能干又贤惠,对爸爸的支持也最大。

同期: 李晓凤 李书的女儿

因为我父亲每天早上喜欢起得很早,最起码我母亲会在我父亲前面一个小时起床,把他的洗漱吃的全部都准备好,也就是我父亲如果五点钟起来,我母亲肯定四点钟必须起床。


解说:

在家人和职工们眼里,李书是个脾气暴躁又相当固执的人,可面对客户时,他会千方百计顺着人家。2002年年初,一家美国公司传来一份订单,要向公司订购95把琴,但这95把琴要的却是95种样式。

同期: 翁才碗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副总经理

我接到这个单子,我一看,要亏本。因为这么多品种要新开六十多个模具,这个模具开了还不等于今后能用。

解说:

更麻烦的是,许多品种都没做过,得边摸索边做。可费很大劲,一个品种却只做一把琴,这明显对搞流水化生产的企业不划算。于是大伙都觉得不能接这个订单。不料,李书得知情况后却坚决要接这个单子。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我想,要想有收获就应该有投入,服务的本身就是亏本,用我们的亏本用我们的服务来赢得客户的满意,一个就会增加我们的订单。我们应该在今后的订单的扩大当中去赚钱,这就叫经营和市场经济。

解说:

在李书的坚持下,这个亏本的订单还是被按时完成了。后来,这家美国公司主动与凤灵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的订货量都在增加。

音乐+生产画面


主持人:

看似吃亏、不讨巧的办法倒让李书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到2006年,凤灵公司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提琴制造企业,小提琴的生产量占到了世界30%的份额。这时,李书又盯上了一个名人——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要说这李书是做琴的,而吕思清是拉琴的,两人做的是完全不同的事。那李书想请吕思清干什么呢?

(吕思清拉琴)

解说:

今年39岁的吕思清颇富传奇色彩。他8岁就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7岁成为获得国际小提琴最高奖的第一位东方人,目前已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提琴演奏家。

吕思清演出片断


解说:

吕思清整天忙着在世界各地演出,李书想找到他还挺不容易。托了好多朋友,他终于联系上了吕思清并把他请到了厂里。在此之前,吕思清虽不认识李书,但在一位美国朋友的家中已看过凤灵公司的小提琴,美国人对中国提琴的称赞让他感到很光荣。

同期: 吕思清 小提琴演奏家

像凤灵这个琴他们就觉得声音也还不错,制作工艺什么也都挺好。关键是价格也比较便宜,所以对他们来说就非常经济实惠,性价比比较高,所以他们觉得还是挺好的。

解说:

这次到李书的工厂,吕思清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而李书也极力向吕思清介绍企业和自己的想法。但对于想请吕思清做什么,他只字未提,只是尽量盛情款待。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根据我的身体状况就是能喝一点酒,不能喝多的酒,但那天我喝了很多酒,他很豪爽,我也很豪爽,我们两个大概都喝了八两以上到一斤酒,大家喝的很开心。


解说:

不久之后,吕思清到苏州搞专场演出,李书特意赶去观看。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就是他拉琴的时候整个面部的表情、整个全身的表情、整个手脚的表情都结合到一起,可以讲叫人琴合一,达到了小提琴演奏的最高境界。

吕思清演出片断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他拉小提琴拉了两个小时,他的小提琴放在这个脖子上都放不住了,我看他向一个人要了一个手帕贴在这个地方,这个手拉提琴也全手是汗都拿不住了,又向一个人要了一条毛巾贴在手上,全身都已经湿透了。他打招呼了,下场了,但是所有的观众不走,拼命地鼓掌。所有的观众都站起来鼓掌,在这样的情况下吕思清又出来

吕思清演出片断


解说:

吕思清的演出让李书受到很大震动,但这次见面,李书还是没向吕思清提什么要求。他只是一有机会就联系和吕思清见面。这样,交往多了,两人成了好朋友。

同期: 吕思清 小提琴演奏家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共同语言就是因为我们共同的一种热爱、共同的喜好,就是音乐、就是提琴。我觉得他很有毅力,也很坚持。有的时候我觉得也过于坚持,比如说我这个人比较喜欢喝红酒,那我一来,他经常非要让我喝白酒,所以这也是他过于坚持的一个具体表现,他坚持认为这是一个情感的最佳交流,所以我觉得他还是很重感情的。

解说:

2007年5月的一天,李书终于说出自己蓄谋已久的计划。他想请吕思清作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更好地把产品推向世界。出乎李书的预料,吕思清没多想就一口答应了。

同期: 吕思清 小提琴演奏家

我觉得其实我如果能为凤灵做点事情的话,凤灵就会为很多人做些事情,特别是为很多学习小提琴的孩子、演奏者做些事情。那我觉得这也是通过这么一个举动实现了我的一个梦想,因为我觉得我的提琴演奏不光要用音乐去打动很多的观众,我也应该可以通过一些其它的方面去影响大家、去引导大家去走进这个音乐的世界、走进小提琴世界。

解说:

这一次,李书很顺利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至于一开始为啥没向吕思清说明自己的意图,除了让人家了解自己外,李书其实有自己的想法。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因为是我请他当我的形象代言人,我更要了解他的为人,更要了解他在观众中的形象。他必须受观众热烈欢迎。这样也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把自己的产品更广泛地推广市场,以最短的时间把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积累自己的形象。

解说:

和小提琴打了30多年交道,李书跟小提琴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提琴已经成为他人生不可分割的部分。

同期: 李书 江苏凤灵乐器集团董事长

如果叫我做把提琴,我肯定做小提琴的头子,因为小提琴头子,在工艺、在技术、在音质方面对小提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小提琴头子预示着行业之头,我不但要把我的企业做成世界最大的小提琴企业,而且要做成世界最强的小提琴企业。

主持人:

虽然不懂音乐,起点很低,用的办法也称不上什么奇思妙招,但李书还是打造出了一个让人刮目相看的、世界最大的“提琴王国”。虽然不会拉琴,但李书说,琴如人生。几根琴弦搭配,可以奏出无数优美的乐曲,跟朋友同行,才有财富和美好人生。好,感谢收看《财富故事会》,再见!

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