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路 |
人生如豆作者:艾桦 来源:《做人与处世》 因为有可爱的卵,厚实的蛹,才有生动的蜜蜂。 他常说,是当年在豆浆铺里的那一闪念,改变了自己的处世观念,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那时,他刚被单位裁员,失业了。本来,两年前意气风发地参加工作的他,此刻却一脸茫然地坐在餐桌前,喝着平日里以为是人间极品、现在却觉得索然无味的鲜豆浆。他本是当地一所很有名气的高中的高材生,因为经济原因辍学了,之后便应聘到了本市一家小有名气的日报社当记者。然而,在历经了两年艰苦的磨砺之后,他却愈渐发觉自己对记者这一行的水土不服。他不善于社交,也不懂得应酬,因此他无论如何也学不会像其他记者那样,对被采访者进行滔滔不绝的采访。两年来,除了在本报上过几十个豆腐块,他没干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更不用说是刮目相看的成绩。 而就在这时,单位偏偏又放出了裁员的消息。自然的,没有资历也没有成绩的他便成了第一个被裁员的目标。 桌上的鲜豆浆早已凉了,铺子里也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顾客,那天他一直在豆浆铺里坐着,直到日已近午。开这家豆浆铺的是一个年约六旬的老头,这时他走过来问:“先生,你还需要什么服务吗?”他抬头看了这个老人一眼,觉得他慈眉善目的,突然间就心血来潮地对老人说:“我想找个人说说话,你愿意陪我坐上一会吗?” 于是这老人便在他的对面坐了下来,足足听他诉说了半个多小时。待他诉说完这一切之后,老人说:“我只是一个卖豆浆的,除了会制作豆浆,其他的也不懂得什么,更不要说学问了。这样吧,我就跟你说说这豆浆吧。 “这豆浆原本由黄豆磨成,而那磨成豆浆的黄豆,其实大多是我起初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的。后来磨成了豆浆,一大半豆浆是卖出去了,但仍有一小半会剩下来,于是我又把这剩下的豆浆做成豆腐,让老婆子到菜市场上去卖。自然,那些豆腐也不可能全部卖完,于是我又把剩下的豆腐腌制成腐乳。这样下来,从黄豆到豆浆到豆腐再到腐乳,其间经过多次的变换,最终我能把曾经的黄豆变换着法子全部销售了出去。”末了,老人又说:“我想你是明白的,事实上我的黄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没有改变,我只是在销售的时候让它们变换了面目啊!” 听了老人的话,那个“变”字就像一道闪电,让他的脑海豁然开朗起来。是啊,黄豆都可以变成豆浆变成豆腐和腐乳,自己怎么就不知道变一变呢? 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他似乎看到了未来的生活。 此后,他曾辗转于各个服务行业,当过报纸发送员、焊机销售员等,但他觉得那些都不是自己的理想,他干了一阵子就都辞了。再后来,他也当过某文学杂志的编辑,但他同样觉得那与自己的理想还只不过是打了一个擦边球,于是没干多久他又辞了。 最后,他拿起笔来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几十年后,他因为《修道院纪事》、《里斯本围困史》和《盲目》等作品而享誉世界,名动全球。 他就是葡萄牙籍作家、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 萨拉马戈很喜欢使用一个比喻:人生如豆。的确如此,人生的过程其实恰恰就像是一粒黄豆所遭遇的过程,时刻都勾画着一个“变”字:当不成黄豆你可以变成豆浆,当不成豆浆你可以变成豆腐,当不成豆腐你还可以变成腐乳……只要你找准自己的卖点,抓住契机不断地改变自我,重塑自我,你没有理由不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