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堡 音乐心情驿站 心中的旋律

爱之梦
Liebestraum

作曲: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爱之梦》,作于1847年,是由三首夜曲组成的钢琴独奏曲。但这三首夜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三首声乐曲谱。原歌词第一、第二首为德国诗人乌兰德(1787-1862)所作,名为《崇高的爱》和《幸福的死》。第三首乐曲的原歌词由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1810-1876)作词,名为《尽情地爱》(也被译作《爱吧!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歌词大意是: “爱吧!能爱多久,愿意爱多久就爱多久吧!你守在墓前哀悼的时刻快要来到了。你的心总是保持炽烈,保持眷恋,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尽你所能让他时时快乐……”
  李斯特于1850年将这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抒情钢琴曲,并以《爱之梦》(Liebestraum) 命名。其中以第三首降A大调最著名,一般提起李斯特的《爱之梦》,指的就是第三首乐曲,通常被称为《爱之梦第三首》。直到现在,《爱之梦》仍然是各种音乐会上常演不衰的曲目。这首钢琴曲后来又被改编为管弦乐曲以及小提琴、长笛独奏曲等。
  《爱之梦第三首》为优雅的快板,降A大调,6/4拍。整个音乐运用A-B-A-B-A型的“二重三段式”写成。李斯特创作这首乐曲,并没有局限于原有歌词提供的内容。原歌词情调低沉,表现生离死别的伤感情绪;而李斯特钢琴曲的形象却焕发着充沛的热情。首先出现一段轻声吟唱、情意绵绵的旋律,这就是乐曲甜美的爱情主题,充满了爱的柔情和愉悦。乐曲中段伴随着情绪的不断高涨,难以抑制的爱的热情终于爆发出来,原来含情脉脉的内心独白,发展成大胆而炽热的爱情倾诉,散发着火一般的热情。高潮过后,通过调性的循环,音乐又回到开始时的那种抒情境界,重复爱的主题,在如诗如梦的感觉中,恋恋不舍地结束全曲。

弗朗兹·李斯特
(Franz Liszt,1811-1886)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他十六岁时定居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十首钢琴练习曲。他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并且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相传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后,非常赞赏他的天才,曾上台拥抱亲吻李斯特,这成为李斯特音乐成长的佳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斯特的手很大,所以他的作品里很多音都是13甚至15度。很多钢琴演奏者的手不符合这样的条件,只能省略其中的几个音,或者弹成爬音。

孙帅(Sunshine)于2008年10月搜集整理

我的音乐心情——我的心灵之声

心中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