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堡 城堡磨坊

博士生败给了“关系学”

张登贵

    浙江省第一位脑外科博士郭品正,终于败给了“关系学”。
    郭品正原任职于浙大医学院附属的邵逸夫医院。1998年,医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优化组合”,35岁的博士郭品正被“优化”掉了。
    1991年从上海医大毕业,分配到邵逸夫医院的郭品正,两年后考入浙医大攻读博士。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医院工作。在邵逸夫医院工作期间,他与美、日两博士合作的两个课题,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获得过省卫生厅的科技成果奖。对他的医术,院长的评价是“一般”,然而也“佩服”郭品正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处理好医患关系靠两条,一是医术,二是医德,而且病家更看重医术,可见郭品正的医术并不“ 一般”。更有说服力的是,美国加州大学通过互联网了解,又到上海面试,于今年4月作出了聘用郭品正的决定。
    “优化组合”把优秀人才给“优化”掉了,这与改革的目的不符。那么,毛病出在哪里呢?笔者以为,毛病不在“优化组合”本身,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无空不入、无法摆脱的“关系学”上。
    首先,郭品正与顶头上司科主任的关系就没有搞好。科主任动员全科医生使用一种抗生素药,每用一支给推销费8元,有的人一个月就拿了5000元。郭品正认为这会导致滥用药,所以反对这种做法,还向医院党委打了“小报告”。这件事得罪的不仅是科主任,还有热衷于拿推销费的其他医生。下面这件事又使他得罪了院领导。医院发生了一次医疗纠纷,一位入院时还能喊叫的女青年,治疗后却成了植物人。家属以主刀医师不明确、科主任离岗、索要高额会诊费等问题到医院吵闹,与保安冲突,导致院领导被打,脑外科因此一个月不能开展工作。科主任认为这是郭品正向病家透露病历资料引起的。尽管郭品正说“绝对没有”,但是,按照郭品正的处事原则,他肯定没有与院领导“保持一致”。
    郭品正就因为他的“品”太正,在这个某些领导风气不正的单位里,几乎是寸步难行。该评副教授了,医院评审会通不过,说是“条件都具备,就是关系没搞好”。下岗了,院长也说,国家培养一个博士生不容易,但又认为“一个组合不优化的团队没法工作”,就是说他留在脑外科,别人不干。到其他医院求职,开始都答应聘用他,但到邵逸夫医院一了解,马上就变了态度。“关系”的威力如此之大,郭博士肯定从未料到。
    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两位专家曾对中国的“关系学”发起过进攻。一个说,中国既不是市场经济,也不是计划经济,而是“关系经济” ;另一个说,现在既不是阶级斗争为纲,也不是经济建设为纲,而是“ 关系为纲”。这些话虽然偏激,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专家们对危害无穷的庸俗关系学的愤怒和无奈。
    其实,郭博士的被逼上美国,应该深思的,何止邵逸夫医院的几个领导。看看每一个人的周围,被这种庸俗关系学逼走的,逼疯的,逼得趴下的,逼得扭曲变形的,不是常有所见,时有所闻吗?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化组合,或者别的什么人事制度改革,首先得优化领导层。领导层不优化,“优化组合”的结果很可能是“不优化组合”甚至是“劣化组合”。郭品正的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 2001年07月25日

城堡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