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堡 城堡磨坊

让这位博士担任脑外科主任如何?

山东淄博师范 秦克铸
2003年11月28日

  《中国青年报》6月21日第一版刊登了《对一位博士失业的调查》(以下简称《调查》)。看后感想颇多,但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我是邵逸夫医院的院长,我会考虑让郭品正担任脑外科主任,并以他为主对该科室进行“优化组合”。
  我是这样考虑的:
  1、邵逸夫医院脑(神经)外科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了。从《调查》提供的材料可以看出,该科室:医德很差――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以不合理用药,甚至滥用药,还有索要高额会诊费等问题;医疗水平很低――一位入院时还能喊叫的女青年,在经过治疗后却成了植物人,还有让家属买来棒冰作物理降温等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家属大吵大闹并和保安发生冲突,导致院领导被打,脑外科一个月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医风不正――歪风邪气横行,打击报复挤兑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所有这一切,现任科主任负有推脱不了的责任。
  2、郭品正是脑(神经)外科主任的合适人选。从《调查》材料中可以看出,郭品正:有水平――他承担的“立体定向多靶点复合胎脑移植治疗帕金森氏病”开国际之先河,系列论文在国内外多家报刊发表,“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造影、化疗技术”也系国内外首创,另一项“脑显形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得到7名国内著名专家好评,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仅98年他就发表了7篇论文,美国加州大学医学中心以高于邵逸夫医院近20倍的薪水聘用他,更说明他这个“浙江省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脑外科博士”不是徒有虚名的;有能力――连院长都佩服他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有良心——这一点最重要,当前许多医生最缺的就是这个,他看不惯医院里的不正之风,要向医院反映,他对那些水平不高、近似“谋财害命”的昧良心的人深恶痛绝。在我们老百姓眼里,郭品正是一个正直的学者,是一个不搞旁门左道、出污泥而不染的英雄。一句话,郭品正称得上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学者型医生。
  本来,文章可以就此打住。但心里总觉着还有很多话要说,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所以,我冒昧地请求大家把这篇文章看完。
  我承认,郭品正有自己的弱点:比如,说话不分场合,不合群,不随大流,“正”得让所有人都受不了,对谁的毛病都敢说三道四等等。因为他正,所以他不随大流,哪怕是涉及全科室人利益的不正之风,他也敢提出异议,甚至冒着风险向院领导反映;因为他水平高,所以谁的手术有毛病,他都清楚,只是清楚也就罢了,他还要讲出来,搞得庸医们谁都不敢再做手术;因为他还有医生的良心,所以他就成了那些昧良心的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周围的人必欲除之而后快;因为他是人才,所以他把实情捅出来就成了“背后讲他人的坏话”,而那些庸才们的诬告、谗言却成了领导坚信不疑的拿他开刀的证人证言。在很多情况下,官僚们宁愿相信诬告、谗言,也不愿去动脑筋想想问题的真相,这正是中国人才悲剧的症结之一。
  “恃才傲物”、善良正直几乎是人才们共同的特点。遗憾的是,在中国这样一种环境中,是不允许这样的人才存在的,于是,“恃才傲物”、善良正直便成了中国人才悲剧的又一结症。而中国的“郭品正”们又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只能是:前边的“郭品正”们倒下了,又一批“郭品正”们站起来,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曾被人们称赞为“气节”,可有谁统计过,为了保持这种气节,多少人才葬送在邵逸夫医院这样的环境中,这是多么悲壮的现实!
  如果《调查》完全属实,笔者相信郭品正绝不是那种“背后说人坏话”的人,而是一个表里如一、啥场合都敢说话的人。退一万步说,他既使确实有“背后说人坏话”的毛病,也不是不可以改正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上述毛病放在一个普通人身上人们能接受了,为什么出现在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身上,人们就接受不了?况且,这些毛病完全可以在领导的教育培养、引导下慢慢改正。“背后说人坏话”是一种恶习,但这种恶习在中国“文人”中又是那么普遍。试想,如果郭品正所在的脑外科没有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他的考核能那么一致吗?从不接触郭品正的领导又如何会对他提出那么多、那么具体的异议和非议?试想,如果郭品正是一个既无水平又无能力的庸者,结果会如何?
   “优化组合”不是要把好人“优化”成满脑子歪门邪道的人,“优化”成一身邪气的人,“优化”成没有是非标准的人;组合不能“武大郎开店”,不能只组合那些昧良心的人,如果这样,我们的改革还不如不改的好。

城堡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