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堡 城堡磨坊

“为民医生”为何成“另类”

2005年1月21日09:28
柳长盛

    湖南娄底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心脑血管专科门诊负责人胡卫民在当地百姓心目中有“为民医生”之称。7年来,他致力于心脑血管病的诊疗、预防和科普宣教,却被医院看作“不务正业”;他拒绝开单提成,完不成创收任务,院领导两次要他放下听诊器;他同情病人,受到病人欢迎,却在医院里长期受到冷嘲热讽、排挤、打压,甚至被同事踢成“阳痿”。
    胡卫民的无力感来自于他只是一个人,而他面对的则是一个利益群体。当前,尽可能地从患者钱包里掏钱已成为许多医院的“潜规则”,开大处方,开单提成,吃回扣,拿红包,在医院非常普遍。众多的医生和管理者从中得到了实际利益,自然会结合在一起排挤胡卫民这样的“另类”。
    医院这种“潜规则”有体制之源。现在许多医院既有公立身份,又无财政足额拨款,既要恪守治病救人的基本职业道德,又要积极创收,做大做强。
    这种状况导致医院、医生的价值观发生矛盾和错位。于是,开单提成、拿红包,等一些与与医生良知与职业道德所不容的做法,逐渐被接受,乃至蔚然成风。时间一长,不正常也成了正常,正常反倒格格不入了。
    良知的成本,简言之,就是遵守良知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如果人们遵守良知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放弃太多的利益,良知的底线肯定会被突破,固守良知之人也会被看作“另类”。对娄底市中心医院这样的公立医院而言,如果有足额的拨款,医院利益与职工福利有足够保障,医院可能会乐于受到良知的约束,而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如果拨款不足,但还不至于威胁职工福利时,医院也许可以勉强接受;而一旦拨款只是杯水车薪,医院就会依靠创收来保护自己的利益,牺牲掉患者利益和良知。而当“潜规则”的受益者越来越多,利益越来越多之后,他们结成同盟对坚守良知和道德的人排挤、打压,使坚守良知者失去集体和亲人,就更加抬升了良知的成本。
    娄底市中心医院是医疗界的一个缩影,这里的“潜规则”早已经成为医疗行业的集体行为。这已经不再是医疗从业者的素质问题,而是医疗制度的问题。如果医院有明确的公私之分,如果公立医院回归本位,其所承担的公益任务、责任与投入相协调,医生遵守良知不需要付出过高的成本,胡卫民就不会显得这么“另类”了。

    来源:新桂网-南国早报

城堡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