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堡 城堡磨坊

民主是两岸之间的最大向心力

2006-02-28 http://blog.sohu.com/members/bertramche/1099439.html

    敲下这篇文字的时候,已经进入了2月28日。对于台海两岸的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不能忘却的纪念日。59年前的今天,台湾爆发了震惊岛内外的“2.28事件”。据历史学家估计,约有1.8万-2.8万人在这次事件及其之后的政治清算中丧生。(凤凰卫视数据)

    而就在昨天(2006年2月27日)下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的运作和“国家统一纲领”的适用,朝着法理“台独”迈进了一大步。可以预见,两岸之间的空气必将骤然紧张起来。

    这两个时间相隔得如此之近,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巧合。1947年的“2.28事件”是引发“台独”思潮的重要导火索,也是今日台湾岛内族群分裂、族群对立的渊薮。

    大陆史书上有关“2.28”的记述并不少见,但也许由于时空阻隔的缘故,一般民众对这一事件仍较为陌生。在大陆,“2.28事件”通常被称为“2.28起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介绍这段历史的:

    美帝国主义对台湾的侵略和蒋介石政府在台湾的法西斯独裁统治,激起了台湾人民的愤怒和憎恨。在大陆人民反美反蒋“抗暴”斗争的影响下,台湾人民也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反美反蒋的斗争,并于1947年2月28日举行了武装起义。

    1947年2月27日,台湾国民党的专卖局武装缉私人员在台北市延平北路殴打一个卖香烟的妇女,群众异常气愤;缉私人员又开枪打死了一名抱不平的群众,激起了台北市人民的愤怒,市民涌向伪警察局请愿,要求严惩凶手。这就是震动一时的“缉私血案”。

    2月28日,台北全市罢工、罢市、罢课,人们上街游行,并捣毁国民党专卖局台北市公司,焚毁货物,并向国民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请愿。国民党卫兵当场打死请愿群众三人,打伤三人。愤怒的群众立即攻打警察局,夺取枪支,占领电台,呼吁全省人民支持台北人民的正义斗争,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接着,台湾省北起基隆,南至高雄,东起台东,中经台中,各地人民群众奋起响应。各地高山族同胞也积极参加这一伟大斗争。以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为主的起义队伍,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占领国民党警察局,袭击军械库,进攻飞机场和兵营。起义人民召开市民大会,成立人民政府,组成人民军队。几天之内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权几乎全部瓦解。台湾国民党惊慌万状。

    3月8日,在美国军舰、飞机的护送下,两师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从大陆运到台湾,在基隆登陆后,随即对起义人民进行血腥屠杀。二二八台湾人民的武装起义遂告失败。据统计被杀起义人民约三万多人。

    台湾人民的二二八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它沉重地打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有力地支援了大陆人民的解放战争,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大力声援。当时,中共中央通过陕北电台广播了《解放日报》社论,热烈地赞扬了台湾人民的起义。社论指出:“你们的斗争,就是我们的斗争,你们的胜利,就是我们的胜利,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斗争,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并号召全国人民开展更大规模的斗争来支援台湾同胞的斗争。

    这段文字虽然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色彩,但它所记录的事件过程基本符合历史事实。台湾文史学家秦风先生编著的《岁月台湾》一书关于“2.28”的记述与此大体吻合。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悲情城市》对这段历史亦有比较全面的反映,可供对照。

    据秦风先生分析,“2.28”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形成,原因殊为复杂,牵扯的是当时台湾整体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重大失调。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根本原因还在于当局施政错误、官吏腐化、民生凋敝。

    本来,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当了半个世纪“二等公民”的台湾人民的确是欢欣鼓舞,满怀期盼地等待着中央政府前来接收。没想到,他们等来的是一个腐败无能,只知道横征暴敛、欺压百姓的政府及其军队。国民政府接手台湾后,不仅未能很好地恢复建设、休养生息,反而为了应付国共内战,将大批粮食和物资运往大陆,导致岛内物质匮乏、物价飞涨。正如民间的顺口溜所说的:“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在此情势下,一场大规模的民变就在所难免了。

    “2.28事件”在本质上是一场民众反对暴政的斗争,但也必须承认,由于当时的执政当局是从大陆来到台湾的、以大陆人为主体的“接收政权”,台湾民众的怒火自然发泄到更多阿山(外省人)的身上,演变成为一场本省人与外省人之间的冲突,一些无辜的外省籍平民因此被殴甚至被杀。而在此后国民政府的武力镇压和秋后算账中,角色又颠倒了过来,大批本省人以“叛乱”罪名遭到逮捕和处决,其中有许多是在“彻底肃清叛乱分子和共产分子”的恐怖政策下被诬含冤而死。

    在“2.28事件”当中,也有本省人与外省人互相保护的感人事例,但严重的省籍对立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说,官民冲突与省籍对立是“2.28”这枚硬币的两面(尽管官民冲突是“本”,省籍对立是“表”)。前面所引用的大陆教科书显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省籍对立这一面。实际上,正是这被忽略的一面埋下了后来“台独”势力做大和岛内族群分裂的祸种。

    从1947年到1988年,在蒋氏父子统治台湾的40多年时间里,“2.28”成为台湾政坛和社会的一个禁忌,人们对它绝口不提,噤若寒蝉。直到蒋经国去世后,“2.28”始得从尘封中解禁,台湾各地建起了许多纪念碑,“2.28”并成为台湾的公众纪念日。

    历史总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台独”势力登上政治舞台后,在为“2.28”全面平反的基础上,又将它片面地解读为“台湾人反抗中国人统治”的暴动。历史悲情被拿来用于政治目的。抚今追昔,能不令人扼腕长叹?

    今年2月25日,作为当年“2.28”肇事方国民党的现任党魁,马英九来到台湾嘉义市2.28纪念碑前,代表国民党为“2.28事件”认错、道歉。在此之前的国民党中常会上,他还表示:省籍冲突不是“2.28”的核心,“官逼民反”才是问题的根源。

    马主席的评价固然中肯客观,可是,历史在族群之间刻下的伤痕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抚平的呢?

    在今天的台湾,“2.28”俨然已经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图腾,硬币的两面在同时发挥着作用。一方面,“2.28”在族群关系中投下的阴影经久不散,不仅割裂了台湾社会,也成为“台独”势力拒斥大陆的历史借口;另一方面,“2.28”的痛苦经验又使台湾人对于专制政权本能地抱有敏感和警惕,而这正是大陆的一个软肋,必然会被“台独”分子拿来说事。

    今日大陆的经济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已跻身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大国行列,可为什么对台湾的吸引力并未相应增强,宝岛反而在“台独”势力的操纵下愈行愈远?一个无可回避的原因是:在相当一部分台湾人看来,支配大陆强大国力的权利没有有效地掌握在人民手里,可能会对已初步迈入民主社会的台湾构成威胁。

    谈论中国的统一问题,欧洲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欧洲小国林立,民族各异,历史上彼此征战不休,近几十年来竟能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主权转移和国家间的联合,一个“欧罗巴合众国”已见雏形。反观我们海峡两岸,同文同种,血脉相连,民众有追求民族统一的文化传统和情感需求,然而统一之路却如此艰难。何也?盖因欧洲各国之间拥有以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为核心的共同信仰,而台海两岸之间尚未达成这样的价值共识,更远未形成相互匹配的价值体系。

    毫无疑问,大陆之于台湾的最大向心力在于尽快实现向现代民主社会的转型。眼下,“台独”分离动作不断升级,使得大陆的这一转型变得尤其迫切。我们实现民主转型的步伐加快一点,“台独”得逞的空间就小一点,实现和平统一的机会就更大一点。

    假如我们能从体制上杜绝“2.28”那样的悲剧在中国土地的任何一个角落重演,假如我们的政治领袖都能像今天的国民党反思“2.28”那样勇于正视历史和担当责任,一个统一的、民主的、自由的中国自然会水到渠成。

    [说明:也有“激进”的论者认为,保障人权才是人类的终极价值,国家或民族的“统一”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只是个伪命题,因为历朝历代的疆域无不处于变动之中,秦朝之“统一中国”不过是现在中国版图的1/2,元代国土之广阔则远非今日可比,而这些“统一”的王朝带给民众的却只有暴政和灾难。此说自有其合理性,但由于是另一层面(即需不需要追求统一)的问题,且在感情上不易为常人所接受,故本文不多论及。]

城堡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