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期组织结构是女性主导的母系氏族制社会。距今三万年前,燧人氏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结合,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自立姓氏为“风”。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大约在五六千年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开始占据氏族主导地位,社会婚姻由群婚、对偶婚向一夫多妻制过渡,逐渐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姓氏和私有制一起萌芽、产生。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 ,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据《山海经》《竹书纪年》《三家注史记》等众多古籍记载:华胥氏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伏羲和女娲;伏羲和女娲兄妹俩逃避洪水居住在昆仑山上,为了繁衍后代结为夫妻;伏羲与女娲之子少典,和女登(又名任姒)生下了炎帝、和附宝生下了黄帝。炎黄子孙生息繁衍,逐渐形成了华夏民族(中华民族)——“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之“华”。
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的伏羲时期。自伏羲开始,正式有了姓氏——“正姓氏,别婚姻”。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且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中国最早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而古籍文献记载的华胥氏、伏羲、黄帝等人物事件,距今五千年左右,属于口传历史。这些历史传说所形成的脉络和轨迹,和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仰韶文化的版图基本吻合,彼此互相印证。因此,这些口传历史不是无本的虚构,不是神化的口传历史记忆,而是有一定根据,蕴含着历史真实的历史史实。
姓是标志家族血缘关系的文字符号,氏是姓的分支。简单来说,古人的姓是血缘传承,氏是封号传承。比如秦始皇,他的祖先是西周时期的造父,姓赢,被周穆王分封至赵城,因此以赵为氏,赢姓赵氏也就一直延续传承给了后代,所以秦始皇是“赢姓赵氏”。在古代,只有贵族才可以同时有姓和氏,普通百姓只有姓,没有氏。秦汉之后,姓氏合为一体。
从向上溯源流的角度,中华姓氏中的每一个姓氏源流,几乎都能上溯到炎黄二帝及其祖先华胥氏。所以,我们皆为炎黄子孙、中华儿女。仅举几例:
唐尧:华胥(风)→伏羲(风)→少典(公孙)→黄帝(初以公孙为姓,后改姬姓)→少昊(姬)→蟜极(姬)→帝喾(姬)→尧(伊祁)→丹朱(伊祁,房国始封之君,房邑侯)→陵(房,房姓始祖)
虞舜:华胥→伏羲→少典→黄帝→昌意(安)→颛顼(姬)→穷蝉→敬康(姬)→句望(姬)→桥牛(姬)→瞽叟(姬)→舜(姚)→商均(姚,虞国开国之君)
夏禹:华胥→伏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鲧(姒)→禹(姒,夏朝开国君主)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成文于北宋初年,收集姓氏411个,至明朝增补到504个(实为508个),其中单姓444个(结尾的“百家姓终”也是四个单姓,所以应该是448个),复姓60个。但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从古到今共有23813个姓氏,目前在用的姓氏有6150个,其中包括81个复姓。
>>>欢迎进入中华姓氏百家姓栏目,详细介绍各姓氏,将来准备开设家族交流园地,便于信息时代网上修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