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堡 资料馆

李鸿章唱国歌

孙帅(Sunshine)于2010年7月

李鸿章在纽约  2001年12月,在德国埃森市的克虏伯家族历史档案馆里,厦门胡里山炮台主任胡汉辉查阅克虏伯大炮的历史资料时,无意之中看到克虏伯家族第四代掌门人贝塔·克虏伯写于1896年的一篇日记。在日记里,无意间记录了中国在外交场合演唱的国歌——这是最早记录中国国歌演唱演奏真实场景的文字。
  1896年5月,贝塔·克虏伯随父亲应邀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她当时还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她在日记里写道:“俄国的司仪每念到一个国家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代表就出来,并奏这个国家的国歌。”清国没有国歌,念到清国的时候,一个老头推着一个老头出来。司仪宣布奏国歌,场地上一片死寂,没有任何动静,所有目光都投向了轮椅上的老头。随即,场地上又变得吵吵闹闹——大家在嘲笑清国竟然没有自己的国歌。老头的脸从白到灰、从灰到红、从红到紫……没想到这个时候,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各国使节注视之下,轮椅上的老头豁然站起,清了清嗓子,用他沙哑的嗓子发出一种声音出来——高亢、苍凉又很悠扬!全场立即一片寂静。当老人唱完后,全场掌声不断。这时候,小女孩贝塔·克虏伯也很激动,她日记原文是这样写的:她觉得这个老人“太可爱了、太好了、太伟大了!”并说她自己“眼帘挂着两行热泪,觉得这位老人太棒了!”
  后来,她爸爸告诉她,这是清国的最高官员,他叫李鸿章,唱的是他自己家乡的庐剧。

  李鸿章一行在欧洲访问俄、德、荷、比、法、英等国后,于1896年8月末抵达美国。在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克利夫兰照例先唱他们的国歌《星条旗永不落》。这一次,李鸿章不紧张了,他用到了一首内容颇有豪气的唐诗,作者叫王建:“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这是最早关于国歌歌词的文字记载,诗的内容也很有王者之气,可李鸿章当时唱出来的调子,依旧是他家乡的“倒七戏”——安徽庐剧。这首歌后来配上古乐,经常作为国歌使用,由于它是李鸿章最早使用的,被称为“李中堂乐”。

  9月14日,李鸿章一行搭乘美国太平洋轮船公司的轮船横渡太平洋,踏上了回国的航程。到达日本横滨时,需要换乘招商局的“广利”号轮船,李鸿章视马关签约为奇耻大辱,曾发誓“终身不履日地”,不愿登岸换乘轮船,只好用小船摆渡。可那艘摆渡的小船也是日本船,李鸿章说什么也不肯,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了一块木板——73岁的李鸿章,硬是在波涛起伏的海面上,从两艘轮船间高高悬空的木板上,步履蹒跚地挪了过去……每当想起这段场景,我的耳畔总会响起中国第一首正式国歌《巩金瓯》里的一句歌词:“天高高,海滔滔。”

相关阅读:中国历代国旗国歌国徽国花

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