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城堡 资料馆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出处——长沙窑“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

孙帅(Sunshine)于2009年12月8日

  2009年11月18日凌晨,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了暴雨级别的流量。这天晚上,一个朋友从手机发来消息,要我在网上查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这几句诗的出处。在百度百科的查询结果是:“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但对诗的具体内容却众说纷纭——有好几种版本。
  今天偶然发现有人在贴吧里说在湖南省博物馆见过这件瓷器,我仔细搜索了一番,还真发现不少有价值的内容。现整理如下:

“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五言爱情诗:“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酒壶茗瓶流出的诗文

  这件瓷器名为“‘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高17.6厘米,口径8.9厘米,喇叭口,长颈,圆肩,瓜棱腹,平底假圈足,曲柄。多棱短流(壶嘴)下方以褐彩书“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以(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五言爱情诗一首,描绘男女因年龄差距而造成不能相守的遗憾,诗意缠绵悲哀,耐人寻味。
  “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的出土窑址——长沙窑即《全唐诗》中李群玉“石渚”诗中的石渚窑,为唐代著名瓷窑。长沙窑出土于距长沙27公里的湘江东岸瓦渣坪,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湖一带,故又俗称铜官窑。窑址于1956年发现,1978年曾经进行过试掘,1983年和1999年,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出土比较完整的瓷器近万件。
  长沙铜官窑听名字似乎是官家烧制窑器的处所,实际却是一处民间窑器生产地(“铜官”为铜官镇地名)。1957年,中国著名陶瓷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已故考古学者冯先铭先生来到瓦渣坪考察长沙铜官窑的遗址得出结论:长沙铜官窑系民窑而非官窑,大致兴起于“安史之乱”以后,至中晚唐发展到鼎盛时期,衰败于五代。
  铜官窑的最重要发现是确定了这里是釉下彩的发源地。唐代以前的瓷器多为青瓷单色釉。而自唐代以后,出现了釉下彩技法,就是将铁、铜等呈色剂掺入颜料,用毛笔在未烧制的瓷器上上绘饰图案,然后再覆盖上一层釉并焙烧,使色彩从釉下呈现,大大提升了美观度。这种技法是陶瓷制作和装饰技法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沙窑瓷壶中的文字装饰内容特别丰富,它已形成了长沙窑一道独特的风景。用诗歌、格言、谚语作为装饰是长沙窑的又一创造,一般都是青釉下书写褐彩文字。现已发现长沙窑瓷器上的诗歌103首,短句近20种。诗歌以五言诗为主,也有少量的六言诗和七言诗。从文字的笔锋来看,是用毛笔书写。字体多为行书、楷书和行草,也有少量的隶书。诗歌在《全唐诗》中所见甚少,却在敦煌文书中发现有不少相同或相近的诗。可见,这些诗不是窑工的即兴创作,而是来自手书的“抄本”(百度百科中推测“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诗文内容包括离愁别绪、世态炎凉、伦理道德、处世哲学、男女情爱、商贾活动、边塞征战、山水风景、来往应酬等。
  “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在长沙铜官窑窑址的确切出土年代是1978年(百度百科认为是“1974-1978年间”),同时岀土的还有另外三把壶。目前展出于湖南省博物馆(Hunan Provincial Museum)新陈列大楼二楼的湖南名窑陶瓷陈列展厅(位于二楼东南部)。研究表明,“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的功用为酒壶,同时也作注茶汤的茗瓶。流(壶嘴)所在的部分对于饮者而言最为醒目,书画皆饰于此,注汤斟酒时最为显眼醒目。

“君生我未生”全诗

  “君生我未生”这首五言诗在网上流传着很多版本,内容最多(八句)的一首据说是出自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但是我查了《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中的这首诗,只有两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和“君生我未生”诗文执壶的内容一致,并注明:“录自《考古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刊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撰《唐代长沙铜官窑址调查》。”经过我的进一步查证,这首八句的“君生我未生”最早于2007年出现在一部名为《君生我未生》的网络小说里,作者为:弦断了。

  网上流传的另一个比较多的版本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出现于署名为“陶夭”的一篇文章《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2005年8月的《读者》杂志上。

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