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认证,暂停注册 | 在线情况 | 搜索 | 帮助
茗香茶楼百家争茗聊天灌水不用生命投诉,可以吗?
    
 
不用生命投诉,可以吗?
发起人:孙帅  回复数:2  浏览数:25656  最后更新:2008/11/11 23:39:10 by 孙帅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孙帅 发表于 2008/9/17 11:55:43
不用生命投诉,可以吗?

    早就知道,再好的面也蒸不出那么白的馒头,可是有什么办法?我们天天在吃“白馒头”!
    早就知道,买来的菜里农药残留很高,可是有什么办法?我们天天在吃“杀虫菜”!
    违法的成本太低,投诉的成本太高。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能有什么办法呢?!

    一位三鹿奶粉的受害者自2007年11月开始投诉,商家承认奶粉质量问题后,不肯出具《检验报告单》,说是涉及商业秘密,只是承诺给受害者退货或换货。当这位受害者得知三鹿仓库里还有大批这样的奶粉,执意要向权威部门讨个说法时,被告之检验费用得由受害者先垫付,全检要上万,等于要花几十倍的钱去证实它。受害者犹豫了……
    经过认真考虑,受害者郑重作出选择:“我就是把房子卖了,也要查明事情的原委、破解心中的疑惑。我于3月31日正式向县工商局直属工商所提出申请:为了天真的孩童,为了风烛残年的老者,为了更多的消费者,应该对这一批次有争议奶粉进行取样、并送权威部门检验。无论结果如何,对大家都是一件好事。”
    结果怎样呢?“前两天货架上满满当当的上述批次的奶粉(包括其它老包装的)一包也没了,全部变成了新包装的奶粉,仓库里也没有,全部不知所终!问超市的管理人员,说是不清楚。这次行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厂家确定是其生产,工商方面有些迟疑,在之前增加了调解程序;也是这个原因,没想到去超市会取不到样。”他手里的那堆奶粉已经成了孤证……
    投诉难,难于上青天!超市的一系列举动出于什么目的?动机和出发点是什么?相关部门做了哪些工作?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可悲的是,9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竟然播出了一档特别节目——“中国制造”首集——《1100道检测关的背后》。CCTV在节目中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尽调查,展示了中国婴幼儿奶粉标杆企业——三鹿集团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科学、严谨的过程管理……

    看过很多报道,发生大案要案时,总要有主要领导发出指示:“一查到底!”
    没有任何一部法律、一份文件会允许查处案件不“一查到底”,但事实却一再令人产生疑问:所有的案件都能一查到底吗?阻止一查到底的种种势力到底有多强大?

    中国消费者的忍耐力是出了名的,以至于出现了所谓的“职业打假者”——这让很多外国人觉得不可思议。数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还在上海接见了打假英雄王海等人(CCTV在北京没有采访到克林顿,也追到了上海)。

    作为普通消费者,这位三鹿奶粉的受害者为了自己的女儿、也为了千万消费者,曾经抱着“就是把房子卖了”也要讨回公道的决心,并为之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在强大的阻力面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后,这位三鹿奶粉的受害者最终还是被几箱奶粉打发了!直到最近,因为三鹿奶粉吃死了人,这个问题才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我想,那些死去的孩子家长要求讨回公道时,相关部门不会要求检验费用由受害者家属先垫付吧。
    类似的例子还少吗?近的有阜阳奶粉案,远的有毒酒、毒米……难道都要等死了人才开始“严办”吗?不仅想起了不久前,一群群学生家长举着遗像为死去的孩子讨说法的情景,以至于出现了学生家长向外国记者下跪,市委书记向学生家长下跪的奇观。几个月过去了,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普通消费者,除了生命,还有什么可以投诉?我们只能动用自己的“生存权”——用生命来投诉吗?!

 

相关内容

三鹿受害者原帖(有发票等照片):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262292.shtml
三鹿,你不能跟官员一样无赖:ShowPost.asp?ThreadID=109
9月2日,CCTV力挺三鹿文字版: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70901/101815.shtml
9月2日,CCTV力挺三鹿视频版:http://www.cctv.com/video/wwwwxinwen/2007/09/wwwwxinwen_300_20070902_4.shtml
学生家长向外国记者下跪,市委书记向学生家长下跪:http://sunchateau.com/mill/XiaGui.htm

伍文亮 发表于 2008/11/11 18:17:26

生命来投诉,现实总是那么无奈!

孙帅 发表于 2008/11/11 23:39:10
伍文亮:

生命来投诉,现实总是那么无奈!

    知足常乐吧!

    读了下面这篇文章,就会觉得生命的投诉很多时候声音也很微弱,这个记者一开始在论坛和自己博客上写的41人死于责任事故的报道都被人删除了(更不用说见报了),过了将近一个月他又写了一遍博客文章被广泛转载(转载的人很多,已经删不掉了)才引起重视!他是记者,换成别人又会怎样?况且,事情披露以后,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直到现在,他还会对家门口停着的陌生汽车感到紧张……”

披露山西娄烦滑坡真相记者称压力依旧

  “8月1日凌晨的一场山体垮塌,使山西省娄烦县寺沟村被掩埋在黄土之下,这场事故曾被定义为自然灾害。

  9月4日,孙春龙在博客上发表《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信》,指出娄烦事故存在瞒报行为,也不是自然灾害,而是重大责任事故。

  9月17日,温家宝总理和国务委员马凯在“有博客刊登举报信反映8月1日山西娄烦县山体滑坡事故瞒报死亡人数”上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核查,事故真相由此渐渐浮出水面。孙春龙的举报,也得到了安监总局的充分肯定。

  然而,在举报之前,孙春龙曾在《瞭望东方周刊》上发表过《娄烦:被拖延的真相》,不料稿子上网不到一天,就被删除,影响十分有限。

  到底是什么样盘根错节的力量,可以让报道在网络上须臾见于无形,使记者只能在博客上揭露真相?近日,孙春龙接受了凤凰卫视的专访,诉说了压力重重的报道和心路历程。”

  扮装修工混入当地摸真相 省市安监对举报态度暧昧 最初报道遇难人数只11人

  最初的新闻报道对遇难人数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有8个人、9个人乃至11个人的说法,11个人的说法出现之后,就再也没有新的新闻报道出现。当时,我心想会不会是瞒报,因为它接近于10人这个坎儿,按照规定,死亡10人以上属于重大事故,而死亡30人以上属于特别重大事故。11这个敏感的数字背后是否真的有瞒报,经过一番乔装改扮后,孙春龙混入了娄烦县寺沟村。

  垮塌的消息传开以后,分散在附近村庄的遇难者家属们在事发当天就聚拢起来,他们被安置在娄烦的一间宾馆里,化装为装修工人的孙春龙和他们有了近距离的接触。

  孙春龙说:接触了几十位遇难家属,包括在我的报道中出现的武三奎,他接受采访的时候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当时感觉很奇怪,然后他说那么多记者来采访,也没见一个人写出了报道。武三奎在垮塌事故中失去了妻子和两个儿子,他本人因回老家照顾农活而侥幸逃生。

  孙春龙在幸存者和遇难家属的帮助下整理出了一份遇难者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已确认死亡人数是41人,绝非当地媒体公布的11人。

  孙春龙说:因为这事非常重大,我害怕有出入。当时那个名单上有遇难者的姓名和所属村庄,我们就打114查村委会的电话,打通村委会的电话,我们问是不是有人在矿上遇难了,村委会的人都会跟我们说实话。

  稿子上网一日就被删掉 省市安监对举报态度暧昧

  来采访的记者很多,最终都没了消息,对孙春龙的报道能否见报,娄烦的遇难者家属们也充满了疑虑,这些弱者的无奈和悲伤,使孙春龙下定了决心,将有关瞒报的事实揭露出来。

  经过审慎的核实,2008年8月20日,《瞭望东方周刊》以《被拖延的真相》为题,登载了孙春龙采自娄烦的报道,而文章发表后,很快就被从网络上删除,几乎没有引起反响。

  记者:文章发表之后,反响怎么样?

  孙春龙:我们当时所有人都预料,这是一个重磅炸弹,抛出去之后会比以前的报道更有分量,但出乎我们预料的是,稿子发表后反响非常小。

  记者:怎么会这样。

  孙春龙:稿子上网不到一天,网页就打不开了,好多人都知道被删掉了,包括论坛上和我博客上的文章也都被删掉了。

  与此同时,孙春龙和他的搭档王晓开始向各级安监部门举报,但是他们的举报似乎没有什么作用。

  记者:有没有向山西省或者是当地的一些部门举报?

  孙春龙:向山西省安监局和太原市安监局举报了,也以记者的身份给娄烦县委有关部门打过电话,说要去采访,对方说死亡人数11个人,搜救已经结束了,这个事情没必要再采访了。

  记者:山西省安监局有什么说法?

  孙春龙:山西省安监局的人说现在传言非常多,说死亡1000人的还有呢,让我们不要相信,这都是谣传,他们还表态,他们在现场有人进行调查。

  孙春龙承受的压力至今没消除 现在看到陌生汽车就紧张

  一个多月过去,孙春龙的报道已经被淹没,娄烦事件似乎被画上了句号,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再次发生垮坝事件,襄汾垮坝与娄烦垮塌的惊人相似之处,使孙春龙觉得不能让娄烦的真相继续掩埋。2008年的中秋夜,他写出了《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信》,并把它贴到了自己的博客上。这封信随后被大量转载,直接惊动了中央领导,10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山西娄烦尖山铁矿“8·1”事故调查组成立。

  目前,娄烦垮塌事故已经被定性为一起重大的责任事故,真相正在调查当中。对孙春龙来说,事情本该这样光明地结束了,但他却说,承受的巨大压力至今没有消除,甚至在想到儿子的时候有过托孤之念,直到现在,他还会对家门口停着的陌生汽车感到紧张,也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踏上山西的土地了。 (据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栏目)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2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2 人。


  •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联系本站 意见建议 大事记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5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46 second(s)
    Server Time 2025/1/24 1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