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实名认证,暂停注册 | 在线情况 | 搜索 | 帮助
茗香茶楼百家争茗聊天灌水毛泽东与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毛泽东与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发起人:fangyunyuna  回复数:0  浏览数:13818  最后更新:2017/11/30 16:28:15 by fangyunyuna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7/11/30 16:28:15
fangyunyuna





初级茶客

角  色:注册用户
发 帖 数:1
经 验 值:4
注册时间:2017/11/30
毛泽东与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大宋乾道九年七月(公元1173年8月),时任严州教授的袁枢,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编完了《通鉴纪事本末》二百三十九卷。他为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到十分兴奋,只是怎么也无法想象,800年之后,他的书会被一位开创新纪元的伟人多次阅读和评点,而且再版了多次,成为中国历史学的经典之一。
  这位伟人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毛泽东喜欢读史书,据他的护士孟锦云回忆,毛泽东的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被他读破了的书。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次阅读的印迹。有一段时间,毛泽东读《资治通鉴》入了迷。一读就是半天,累了,翻个身,又读好几个小时,这样持续了好长时间。
  事实上,毛泽东从很年轻时就开始非常关注中国历史,随后几十年不止不倦地几乎通读过所有主要的史书,除了全部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各朝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外,还读了大量的稗官野史、各种历史通俗演义、笔记小说、札记、随笔等。他不止一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一定要好好地读历史,要认真地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还说,历史书籍要多读,多读一本,就多了一份调查研究。
  毛泽东对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一书也很重视,不但细读了此书,同时在许多章节中留下了大量的批语与圈点。他说过:看完《元史》,再看《通鉴纪事本末》,而后读《续通鉴纪事本末》。事实上,这种对比着读史的方法,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多一份“调查研究”。
  据李德生(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总政治部主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回忆,毛泽东曾对他说:“《通鉴纪事本末》是中国历史的简明读本,我喜欢看这本书。看一遍不行,要看五遍。”在毛泽的影响下,李德生也开始认真阅读通鉴纪事本末,专门请总政宣传部一位同志给他辅导讲解此书。因此处到许多收益,使他“对现实中的某些问题,往往会有一种更深的感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读《通鉴纪事本末》时,毛泽东在许多地方作了圈点和批注。例如,毛泽东对《后唐灭梁》一篇,读得很仔细,并写了几条批语。毛泽东十分称赞后唐灭梁过程中的三个关键人物:李存勖本人和他的两个谋士康延孝、郭崇韬。毛泽东批语道:
  康延孝之谋,李存勖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者,可谓识时务之俊杰。
  在后唐与后梁为夺取中原统治权而进行的长期战争中,李存勖继承其父李克用的事业,“不栉沐,不解甲,十五余年”。由于战争十分艰苦,有人建议“与之约和,以河为境,休兵息民”。李存勖“审机独断”,坚持执行康延孝、郭崇韬的积极进攻的战略,终于获胜。毛泽东的批语说:
  已成摧枯之势,犹献退兵之谋,世局往往有如此者。此时审机独断,往往成功。
  在进攻汴州准备灭梁的最后战役前,李存勖和其他将士一样,遣送家属到兴唐,准备与梁决一死战。李存勖告别家属说:“事之成败,在此一举。若其不济,当聚吾家于魏宫而焚之。”对此,毛泽东很是感佩,批了一句:
  生子当如李亚子。
  “李亚子”是李存勖的小名,这句话本是朱温败于李存勖时的感叹之词,毛泽东借引来,可见他对李存勖的赞许。
  在读到《通鉴纪事本末》220卷写罗隐在一次战争中向镇海、镇东节度使钱镠献策一事,便十分赏识地批注:“昭谏亦有军谋。”
  罗隐字昭谏,唐代诗人。年轻时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在读《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叙述张宾出谋划策帮助石勒攻取幽州一事时,批道:“分析方法是极重要的。”
  张宾是石勒的谋士,其时石勒与辽西公疾陆眷战于襄国城,石勒打算率众出城决战,部将则认为敌军势大,不如坚守。张宾、孔苌建议说,敌军精锐集中攻打北城,但他们远道而来,连打了几天,都认为我们怯弱而不敢出战,有轻敌之意。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故意示之以弱,暗中在城北打二十几个突击通道。等他们到城下站脚不稳之时,出其不意冲出去攻打他们最精锐的末杯部,末杯一定料想不到,肯定阵脚大乱,必败无疑。石勒听从张宾建议,按他的方法作了好准备,等敌军来时,由孔苌率军从突击通道杀出去。末杯大吃一惊。孔苌一冲即退,末杯愤怒地跟着追来。果然中了突击通道两旁的石勒军的埋伏,成了俘虏。疾陆眷大败而逃。
  这一战是石勒攻取幽州的关键一战,张宾的谋划建立在对敌情敌心的准确分析上。所以毛泽东十分赞尝。
  毛泽东重视《通鉴纪事本末》,直接原因是重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据孟锦云回忆,毛泽东曾对她说,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士 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毛泽东还劝孟锦云读一读《资治通鉴》,并且送给她一本介绍《资治通鉴》的小册子作为入门读物。他说,有人给《左传》起了个名字,叫做‘相砍书’,可它比《通鉴》里写战争少多了,没有《通鉴》砍得有意思,《通鉴》是一部大的‘相砍书’。”
  孟锦云问:“‘相砍书’?可真有意思,‘砍’就是战争吧?”
  毛泽东总结性地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他认为,《资治通鉴》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治乱兴衰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讲,他将《资治通鉴》这部300多万字的史书读过“一十七遍”。
  在毛泽东的藏书中,既有《资治通鉴》的线装本,又有1956年初版的这个点校本。这两种不同版本的同一史书里,都留有他圈点批画的笔迹和记号。
  毛泽东读史,并不是在书斋里做学问。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读史是为了现实政治服务,既是一种学习借鉴,也是一种调查研究,所以,他总是能从历史的字里行间读出隐含在其中的许多言外之意。
  据1975年被毛泽东聘为陪读老师的芦荻回忆:“对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他从不给以简单的论断,而是谨慎地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具体地加以剖析。譬如对于宋代的道学家,他既深刻地指出了道学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的反动本质,又没把情况复杂的道学家简单化。他对朱熹,一方面指出他的虚伪,说他责打被压迫的妓女,给妓女加上伤风败俗的罪名,而自己却又纳妾;另一方面又指出朱熹的学问渊博,是个大学者,而且还颇有开通的地方。一方面指出骂曹操为‘汉贼’的正统观念始自朱熹的论著,另一方面又说朱熹的《紫阳纲目》是应该一读的著作,并手写了‘紫阳纲目’和‘道学三朱熹’。他让我读朱熹的书,并说,这是很有用处的。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和态度指导下,毛泽东把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读活了,用神了。毛泽东说过:“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做证实历史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
  就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这一问题,毛泽东举出一些理由和例证加以说明。他曾对芦荻老师说:一部二十四史,写符瑞、迷信的文字,就占了不少,各朝各代的史书里都有。这一切都是骗人的鬼话。而每一部史书,都是由继建的新王朝的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如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旧五代史》(宋臣薛居正等撰)里却说,他黄袍加身,是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的结果,是被迫的,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同时,封建社会有一条“为尊者讳”的伦理道德标准,凡皇帝或父亲的恶行,或是隐而不书,或是把责任推给臣下或他人。譬如,宋高宗和秦桧主和投降,实际上,主和的责任不全在秦桧,起决定作用的是幕后的高宗赵构,这在《宋史·奸臣传》的《秦桧传》里,是多少有所反映的。
  毛泽东认为,洋洋4000多万言的二十四史,写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将相,人民群众的生活情形、生产情形,大多是只字不提,有的写了些,也是笼统地一笔带过,目的是谈如何加强统治的问题,有的更被歪曲地写了进去,如农民反压迫、剥削的斗争,一律被骂成十恶不赦的“匪”、“贼”、“逆”。毛泽东认为这是最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假话。
  毛泽东还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一定要好好地读历史,要认真地读《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但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读,否则就读不好,弄不清历史发展的头绪。他认为,书读得多了,又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就会少失误、少上当、少受骗;就会尊重历史、维护历史,把被颠倒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毛泽东读史的态度与方法,不仅使他本人获得巨大收益,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优秀典范。如果当年的袁枢地下有知,该不知有多少欣慰。袁枢忠直一生,学识过人,但是知之者并不多,毛泽东当为其知音之一。毛泽东和袁枢,间隔了整整800年。在这800年之中,中国大地演出了无数悲喜离合之剧,然而不管历史如何变幻,一条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脉络,将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物连接了起来,并将继续地延伸下去。2001年1月3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7周年前夕,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和浙江华宝斋古籍书社联合出版了《毛泽东评点〈通鉴纪事本末〉》影印本。
  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再次复兴的基础。能为这个基础添砖加土,既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也是一种幸运。
祝福 CCTV5在线直播 你是哪个公主 生日礼物 繁体字转换 阿拉丁神灯 免费领养QQ宠物猪 爱的烟花 我心永恒
用户在线信息
当前查看此主题的会员: 1 人。其中注册用户 0 人,访客 1 人。


  •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联系本站 意见建议 大事记
    Powered by BBSXP 2008 MSSQL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60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11/22 23:11:29